15 April 2014

Market Maker 初体验。

约四个月前开始接触比特币,并决定投入一些资金支持这场货币革命。

我从来不鼓励人们购买比特币来收藏作投资。其原因有三:

1. 个人投资理念,是不囤货居奇。
尤其比特币若要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度的货币,则它必须 被流通 而不是 被囤积。

2. 个人偏好有生产性、有意义的活动。 因此 我从不喜欢投资黄金之类。因为把黄金收藏起来是件没有生产力的事,对社会没有贡献。 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是在其流通时显现出来的。 而作为准备金的价值,则是在被储存于银行金库时显现出来的。若个人囤积,则其生产性接近零。
投资股票时,个人崇尚基本分析与长期投资。但对于货币,觉得不该如此。

3. 我支持的,主要是 bitcoin 而不是 Bitcoin。 (分别:小写 b 和大写 B)
个人所欣赏的,是 bitcoin 那去中心化的公开清算帐目系统、其民主精神理念、以及其革命性的 blockchain 技术,而不是狭义的单个 Bitcoin 币种。 老实说,个人不太喜欢 Bitcoin community 里弥漫的那股排他氛围。

 x x x

那么,过去这四个月来,我那笔 “投资于革命” 的钱,都做了些什么?

其实,主要都是拿来 做市 (Market Making) 了。
这主要反应了上述个人理念: 货币欲实现其价值,则必须流通。


买卖比特币有多种管道,其中最方便的途径之一,是通过 localbitcoins.com。
它提供比特币 托管(escrow)服务,让人们可以放心买卖,不必担心钱过账了收不到比特币。

四个月前,在 localbitcoins 上以马币挂出的广告是很少的。主要的买家卖家,一个手掌数得完。而缺少竞争的结果,就是非常大的差价,当时的 bid-ask spread 一般维持在 10~20% 左右。这么大得差价,使得兑换成本极高,不利于比特币的流通。

而我是投入了一点点资金,以 1BTC 左右开始,加入了做市商 (Market-Makers) 行列。
所谓 Market-making,就是同时挂上买单和卖单。做市商一般是不需理会价格走势的,其盈利主要来自差价(spread)。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 银行或 money exchangers 的外币兑换服务,它们是法币兑换市场的做市商。

过去几个月来,算是我第一次体验了身为 “做市商” 的感觉。个人以为,通过此种方式赚钱,是对社会比较有建设性、有生产性的。  身为做市商,我们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缩小差价、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流通率。

可能有人怀疑说,那么小的量(1BTC)犹如杯水车薪,能为市场注入多少流动性? 其实,效果还是看得见的。因为,每一笔挂单都会有 multiplying effect。每当我挂出一个买单或卖单,很快的就会有一些买/卖家开始挂出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除了在量方面有放大效应,也在帮助缩小差价,降低兑换成本。

除此之外,每当看到 localbitcoins 有新的 MYR用户出现,我会马上跟他们连做几笔小额买卖,然后给个好评,帮助他们更快的累积信誉。这主要是为了增加竞争者的数量,以形成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也算是为 促进比特币流通 尽了一点绵力。

现在,localbitcoins 里已有十多个活跃的 MYR 用户,而且有好些都累积了非常多的交易信用记录。而相互竞争的结果,也使得 bid-ask spread 从当初的 ~15% 降到今天的 5%左右。 个人相信,不久的将来其差价会继续降至 3~4% 的水平,使得比特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成本更低。

而过去这几个月来,我那 1BTC 的资金已来回滚了超过三十次。作为新手做市商,竟也取得 约每月 20% 的平均回酬率,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全职专业的 market-makers 逐渐加入,竞争愈烈、盈利愈小,我这业余的家伙也就慢慢的从 localbitcoins 退了出来。

目前,个人的精力与资源,主要都是投入到了 Ripple。

阅读全文。。。

09 January 2014

《谈比特币的限量发行——是优点 还是缺陷?》

很多人之所以被比特币吸引,是因为它所声称的 “限量发行”。。。
这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现有法币不断贬值的失望。

而 “限量发行” 这点,相信未来几年依然会是比特币粉丝们继续热捧、炒作的课题,
也会是推进比特币成长的动力之一。

然而,要是从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的角度思考,“限量发行” 对比特币来说却可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x x x

《劣币驱逐良币》 定律,一般上也称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格雷欣是 16世纪英国铸币局长,他观察到一种现象: 聪明的消费者总是倾向使用 贵金属含量较低 的货币来进行市场交易,而把成色较高的货币收藏起来。于是,市场上流通的良币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

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货币同时具有两种功能: 1. 作为储值工具。2. 作为交易媒介。
而某程度上,这两种功能是相冲的。

在《劣驱良》定律里,所谓 “良币” (成色较好的硬币)就是具备较高储值能力的货币。
人们基于私利会把这种良币收藏起来,而把成色不足、会贬值的劣币用于花费。

最后的结果就是:
拥有良好储值功能的货币,不能很好流通。(现代例子: 黄金)
能够大量流通的货币,不具很好储值功能。(现代例子: 法币)

x x x

这里顺便说说自己的看法。。。个人以为,货币应当首重其交易功能,而储值能力则是次要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储值功能” 并非货币独有。
其它各门各类投资产品如房产、股票、商品,etc 都可作为长期储值的媒介。
然而,作为交易媒介,货币是唯一最优选择 (除非我们愿意回到物物交换时代)。

想当初货币之所以被人类发明,最主要还是为了交易,而不是储值。

x x x

说回比特币。

由于 bitcoin protocol 给其发行量设定了个上限,比特币从诞生起就注定了是个通缩货币 —— 当交易需求越来越高而发行量无法同步增加时,其价格只会越来越高。因此,根据《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人们会倾向于把它当作储值投资工具收藏起来,而不是用 作交易买卖。此种效应若是没有受到遏制或抵消,则比特币最终很可能会退出 货币流通 领域。

所幸,“通缩货币” 只是比特币的其中一个特点。
比特币还具有其它的一些特性,使其在发挥交易功能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这可以促进它的流通率,而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未来,比特币的流通率依然会受到这两股 相反的力量 影响。

第一股是促进比特币流通的因素:
- 不断新发行的比特币,通过 “挖矿” 流入市场。
- 作为低成本的支付转账渠道,吸引商家加入使用圈。

第二股是阻碍比特币流通的因素:
- 比特币本身的限量发行、通缩特性。
- 某些国家政府的打压。

就个人目前观察所得,暂时应是第一股势力较大。
因此,未来几年估计比特币的流通率与接受度会继续提高。
但长期来看,当比特币发行速度越来越慢,需求量却越来越高使得其价格攀升更具确定性时,第二股势力可能会大幅增强。

届时,观察看比特币会不会步上黄金后尘、退出货币舞台。
这在研究人类的货币发展史上,将会是个不错的案例。

阅读全文。。。

06 January 2014

《比特币,挑战了谁?》

很多人以为,bitcoin 作为一种 新货币横空出世,主要是会挑战传统 法币 的地位。

可事实上,在作为“货币”这方面,比特币 相比于法币 并没有多少优势 (反而具有一些缺点),其竞争力非常有限。因此,就算 bitcoin 在未来几年取得很大成功,传统法币的地位基本上不会受到太多影响。(近期各国央行 对比特币的反应,可用 “太敏感” 来形容。)

而另一方面,作为全新的 “转帐付费” 媒介,bitcoin 却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升级。 这,将会对传统的 清算系统 形成极大的挑战。尤其这全球化时代,那些互联网里头的、跨国境的交易。

个人以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首先感受到 bitcoin 强烈冲击的,应是 信用卡 公司。
 


以下这篇蛮不错 —— 在互联网世纪里,信用卡似乎显得落伍:

阅读全文。。。

05 January 2014

《比特币: 清算系统、与付费技术》

因它的名字有个 “币”,许多人就只把比特币当做 “货币” 来看待和讨论。
这些人,就犹如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无法看到比特币革命的 big-picture。

“货币”,只不过是比特币的其中一个面而已。

bitcoin 技术的革命与创新,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在于清算系统。

x x x

基于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什么叫 《清算系统》。
先费一些篇幅,尝试用 白话文 解释一下这四个字。

钱币交易,如果只是利用 Cash 进行,那一般上就只牵涉到买、卖两方,而无需清算系统。
但如果是牵涉到虚拟货币 (eg.银行存款) ,那通常就要牵涉到一个 third party 来做中间人了。

举例:
我想付一笔钱给 Mr X。但由于觉得携带现金很危险,我不想带着大笔现金亲手交给他,而是想要把钱 直接从银行户口转帐给 Mr X。这时候,要是我和 Mr X 都在同一家银行(e.g. Maybank)有户口,事情就好办了。比如说我想转帐 RM1000,我可在 Maybank 的任何一家分行 counter / ATM 或通过 online-banking 办理手续,银行接到指示后,就会在我的户口里减去 RM1000,然后在 Mr X 的户口里加上 RM1000。这样,一笔货币的转手就完成了。。。
这过程里,银行所扮演的,就是一个 “清算者” 角色,而银行的帐目系统就是一个 《清算系统》。

多年以前,要在不同银行之间直接转帐是很麻烦的。如果我有 Maybank户口,而 Mr X 的是 PublicBank。那么我是无法直接转帐给 Mr X 的。我要付钱给 Mr X,就需要是从 Maybank 提款出来,拿到 Publicbank 去存款。再不然就是用支票或 money order 之类的 (这些也都是一种清算手段)。。。但自从有了 MEPS 之后。在我国各大银行之间直接转帐就很方便了。

MEPS,其实就是由各大银行联合建立的一个 《清算系统》,用来处理银行间的款项来往。MEPS 清算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一年多前,银行间过账必需等一两天才能 clearing,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不同银行之间直接进行 instant transfer 了(立即到账)。

国际间的转帐,那就更高级一些了。
我们所熟知的 VISA、MasterCard、Plus、Cirrus 等等,就是一个个的跨国清算系统。
通过它们的全球网络,你可以随时在任何国家的任何银行进行提款。
这个清算系统 能够自动帮你处理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

x x x

以上种种 清算系统 例子,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必须通过一个 third-party 来扮演清算者的角色。
其系统运作需要维护成本,而银行、MEPS、Visa 等公司也要从中赚取盈利。
因此,交易双方(或其中一方) 就必须支付一笔可观的服务费。

这种牵涉第三方的清算,还有一种法律上的成本 —— Fraud case。
当发生欺诈事件,如果事后无法追回被盗款项,这中间人往往需要承担损失。
(此处顺便做一点消费者醒觉: 在马来西亚,如果你的信用卡被盗刷,只要你有尽了义务马上通知银行。法律规定: 持卡者只需承担不高于 RM250 损失。)
而 Fraud case 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公司绝不会自己吞下,而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无形中就提高了交易费。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信用卡公司 向商家征收 那么高的 service fee (一般为 2~4%)。

x x x

Bitcoin 的技术革命,在于它 免除了第三方的介入。
它是一个搭建在 peer-to-peer 网络里的公共清算系统。

这个系统,去除了第三方的盈利,也去除了承担 Fraud case 的成本。
(使用 bitcoin 系统,基本上就跟使用 cash 非常类似,每一笔 transaction 都是 non-reversible 的。如果你密码没保管好,户口里的比特币被人偷用掉了,这就犹如一笔 cash 被偷了一样 —— 你只能自己大哭,没有任何人会为事件负责)。

当然,这个清算系统本身也需要维护成本的,也就是 “挖矿者” 们所投入的设备与及电脑运行所消耗的电费。
但跟传统 清算系统 相比,这些费用是很小的。
目前,支付给 “挖矿者” 的钱主要是新发行的比特币。因此暂时来说,比特币使用者们在转帐时所需付的费用为 零。
但,多年以后的情况会有点不同。随着新比特币的逐渐停止发行,“挖矿者” (也就是系统的维护者) 就需要开始从每笔交易中征收交易费。
虽然目前无法确定将会征多少,但估计不会超过 0.1%。相比于 Visa、MasterCard 的 2~4%,比特币的交易费可以说是接近零。

“免除第三方”,是 《清算系统》的革命性创新,也是个起点。
“降低交易成本”,是体现在现实交易中的实际成果。

x x x

回到本文重点:

讨论比特币,不能只看到它 “货币” 的那一面。
它所带来的革命创新,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清算系统、以及转帐付费的新技术。

唯有看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看到比特币的潜能。

李嘉诚投资了 BitPay,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付费系统的前景。
(若把 bitcoin 比喻为类似 visa/mastercard 的清算系统,则李先生投资的 Bitpay 就是此系统中的 Paypal)。

连 PayPal 主席 David Marcus  也非常看好比特币。
但这并非是因为他看到了一种新货币,而是因为他看到一项 付费技术上的革命性创新。


很多人看比特币,总喜欢先讨论它是不是个好货币,
然后才继而 推论 人们愿不愿意接受它、使用它。

个人比较喜欢把次序调转过来:
先看看,作为一种费用近乎零的付费手段,比特币会不会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喜爱,会不会被越来越多的百姓用来做跨国转帐。
只有当比特币成功的变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支付转帐手段,它的货币属性才会越来越巩固。

阅读全文。。。

27 December 2013

《比特币、淘金热、投资》。

由于最近一直在分享一些关于比特币的知识。
这可能让一些人会误以为我在鼓励购买比特币 来 投资。

这里声明一下,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谈投资,而是分享正确知识。事因我发现很多人(包括支持者和反对者) 对于 Bitcoin 的了解极其有限,而且多是道听途说,存有许多误区。因此才想通过分享来 “拨乱反正”。

就个人观点来说,我不会鼓励人们买比特币 来投资。原因很简单, Bitcoin 若要成功,它就必须广泛的流通并被接纳为一种付费媒介。而比特币“投资者”们,通常都会倾向于把它囤积、收藏起来。(就像那些黄金持有者一样)。这种囤积行为会妨碍 比特币的流通,并可能让它步上黄金的后尘、退出货币舞台。(凯恩斯说得好:人们好不容易把黄金从地里开采出来了,却没有把它当货币来交易,而是另外挖个洞把它们重新埋进地里。)

我个人是希望看到 比特币能够 尽快流通成功。因此,就算我看好比特币会涨,也不会鼓励人们把它买来收藏/投资。

x x x

如果有人想从这场比特币革命中赚大钱,比较鼓励的做法是投资于那些提供比特币相关服务的公司。

当年的美国淘金热是个不错的案例: 最终发大财的,不是那些来淘金的人,而是卖铲子、卖帐篷、卖牛仔裤的人。

李嘉诚 就是这种聪明人,他投资了 Bitpay。
(新闻:http://www.techweb.com.cn/world/2013-12-27/1374766.shtml

如果你想从比特币热潮中发财,请向李嘉诚先生学习。

----------------------------------------------------------------------
p/s:
对于还不太了解 比特币或 bitpay 的人,这里简单的比喻一下:

Bitcoin 是个类似 visa/mastercard 的系统。(请记得,Bitcoin 不只是货币而已,它本身就是一个无国界的清算系统。)

而 Bitpay 则是一家类似 paypal 的公司,为商家们提供技术服务,让它们可以轻松的接受比特币支付

阅读全文。。。

25 December 2013

《Bitcoin 迷思》 之 21million 限量发行?

“限量发行”,是比特币粉丝们最喜欢拿来大肆宣扬的一个特点。
然而,此所谓 21million 上限,其实并非一个硬性的 ceiling。

个人很喜欢把 bitcoin系统 比喻成一个民主制度。
而 bitcoin protocol, 就犹如这个制度里的宪法或法律。

没错,在 bitcoin 的 “立国宪法” 里早已经设定好了:
比特币的发行速度会逐年递减(每四年减半),
并于 2040年左右达到约 21million 的发行量上限,
然后就停止新币发行。

但。。。“宪法” 内容 是不能更改的吗?

显然不是。


现实中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美国立国之初,其宪法就为其国家债务设定了一个上限。
可是,只要在议会里取得足够票数的支持,上限是随时可以被修改的。
而历史也让我们清楚看到,这个数目一次又一次的被上调。
曾有人讽刺说: “一个能够上调的上限,基本上等于无限。”


同样的,在 bitcoin系统里,只要能够获得 51% 支持,任何条款都能够修改。。。

也许很多人会说,会选择加入这个系统的人,大部分都是已经认同 “限量发行” 理念的,
又或者说是被这个理念吸引进来的。因此,“上限被修改” 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目前来说也许是如此。。。


但,人心是善变的。。。
谁也无法预测,十年、二十年后的人们,到底会是什么想法。


真正的 “发行上限”,其实并不是在条规里,而是在人心里。

阅读全文。。。

24 December 2013

破解迷思: 比特币的 “制造?”

发现,比特币的一众粉丝对它有一个美丽的误会。
当中很多人以为,比特币是由“电脑计算” 所 “生产” 出来的。

而事实是:
比特币与 Fiat Money 一样,都是凭空制造出来的。
没错,就是  “created out of thin air”。

   x x x

先解释一下人们对比特币 “制造” 的误解是怎么来的。

Bitcoin 基本上就是一种公开清算系统/技术。它有一本公共账目,里头记录了由 系统诞生 以来 至今 的每一笔交易 (也就包括了每一笔新发行的比特币),所有参与此系统的节点都会存有一份 copy。 这个公共帐目,其实就是个 由一连串的交易 按时间顺序 链接起来的流水账(叫 block-chain)。每一笔新的交易,都必须要把它记在一个数据 block 里头,再驳接到这条总账(blockchain)上去,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记录。

而根据 bitcoin 系统的设计,想要把一笔交易成功的记录到公帐里(把新的 block 接到 blockchain 上),电脑必须先完成一套解密运算过程。换句话说,要维护 bitcoin 系统的运作,参与系统的电脑们必须帮忙做一些运算。。。当然,理想主义的情况是,希望大家能自愿无偿的为系统服务、为社会奉献。但这不符合现实。因此,系 统里设计了一套奖励机制: 哪架电脑成功的把一笔新交易最先记录上去的,它就会被奖以某数量的新发行比特币(目前是 25BTC)。

这机制有两个好处:
1. 会吸引更多人参与系统维护的工作。
同时,为了取得奖励,参与者会互相竞争提高各自电脑的运算力。
其竞争的结果就是总体运算力的提升,从而增强了 整体系统 抵抗恶意侵袭的能力。

2. 通过奖励把新发行的比特币分发出去,以提高其流通量。

就这样,由于参与维持系统运作可以取得新比特币,
人们把这种参与过程比喻为 “挖矿”,而把参与的电脑们比喻为 “矿工”,把比特币比喻成 “金”。

这本来只是一种比喻。。。
可后来以讹传讹,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观念。
有些人开始以为比特币是 藏在某个地方被 “挖出来” 的,或是由电脑运算 “生产” 出来的。。。
更有甚者,认为由于“挖矿” 需要耗费电脑器材与电费,所以比特币是有 “制造成本” 的,是有原始价值的。

  x x x

事实上,比特币根本就不是所谓 “由电脑计算” 来 “生产” 的。
相反,它是完完全全 “凭空制造” 的。

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的法币是如何 “制造” 的:
中央银行要在电脑中的某个户头里键入几个零,一笔新的法币就这样凭空诞生出来了。

比特币其实也一样:
所谓新发行,其实就是把一笔数字键入某个户口而已。

所不同的是,法币的 “制造” 是由政府中央控制的: 要发行多少,要几时发行,要如何发行,都是由央行说了算。

而比特币的 “凭空制造”,则大家通过网络共同参与管理、根据一套共同认可的规则办事。比如说,目前的规则是,哪架电脑能够最先把一个新 block 的解密工作完成并把它接到 block-chain 上去,它就能够在这个 block 里头加入一个交易记录: 凭空制造 25BTC,注入自己的户头里。这,就是一笔新发行的比特币。

在 bitcoin 的系统里,
- 要发行多少,(目前是 25BTC per new block)
- 要几时发行,(目前是大约每十分钟诞生一个新的 block)
- 要发行给谁,(目前是把新发行分给“矿工”,即系统运作的参与者)
这些都是明白公开的写在了 bitcoin protocol 里头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己修改游戏规则 (比如说,若某人要随意给自己户头键入 1000BTC,则这笔记录会因被其它所有 client 拒绝承认而无效)。而 Protocol 的更动,都必须要得到网络里超过 51% 节点认同才能付诸执行。

x x x

小结:

虽然,“矿工”们在参与系统运作中,是有付出一定的工作成本的(投资于电脑器材及消耗电力)。但这只是系统的维护成本,而绝对不是比特币的 “制造” 成本。那些每十分钟就新发行一笔、直接键入“矿工” 户口里的钱,完全是 created out of thin air 的。

还是那句,在 “制造” 方法上,比特币跟我们的法币并没有两样。

所不同只是,在这 “凭空制造” 过程中,规则 是由谁说了算。

.

阅读全文。。。